為什麼英文母語者也會犯錯誤?

我常常被學生問到:「老師,為什麼他(英文母語人士)沒有用正確的文法呢?」

許多需要用英文和英文為母語的同事、客戶來往的學生,也時常發現對方在信件中會出現文法上的小錯誤。

之前在帶大家上英文小說課時,有些同學也看到小說中常常出現許多不符合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文法規則的句子。

這邊想要讓大家清楚一個觀念:

所謂的「文法規則」,其實都是語言在自然演變之後,後人為了整理與教學方便,才歸納出來的。也就是說,人們在生活中怎麼說話,才是語言真正的樣子;而不是反過來,硬要人們照著一套固定的規則說話。

拿我的華語教學經驗舉個例子:

當年我在學習「對外華語教學」時,老師們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中文文法規則:

「有」字後面不能直接加動詞。

所以按照老師的正確文法,「你有去過美國嗎?」是錯的,應該要說「你去過美國嗎?」

但是,在台灣,「你有去過…嗎?」「你有吃飽嗎?」,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用語。而當時,許多資深華語老師極力主張,台灣的華語老師必須改正這種「錯誤」說法,維護「正統」的中文文法。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什麼錯誤,這是我們真實的語言生活。而我們也要認知到,文法未必永遠能跟上語言變化的腳步

回到英文小說、電影也是一樣。

在小說裡,「好文法」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遵守規則本身,而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角色的想法與情感。不同年齡、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的人,說話方式本來就不一樣。好的作者會讓角色的語言貼近他們的性格和世界觀,而不是硬塞進制式的文法框架裡。

但我也想說,我認為文法對於語言學習者是重要的,當我們在學習一個陌生的語言時,文法就像是一條線,引導一開始毫無頭緒的我們。這條線幫助我們不至於迷路,但隨著你越走越久,有時需要靈活運用,甚至可能要適時放開,才不會被這條線纏繞住,才不會被綁得動彈不得。

我們下封信件囉!

Cheers,

Winnie

個人頭像照片
Winnie Lin
文章: 9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