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目錄
Toggle1. 有自己的學習偏好與習慣
-
- 優勢:經過多年學習與工作經驗,通常你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或步調,可能知道自己透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能讓自己比較舒服(例如:傾向先了解完整的文法和每個單字才去理解整段文章;偏好先記下要回答的內容,然後照著唸;會用中文或注音標註英文發音;習慣對於上課內容都先預習或準備好,等等)。
-
- 劣勢:上面舉例的這些方法,其實都沒有對錯,但很多人沒有想過的是,當這些習慣持續了這麼多年,遇到新的學習或教學方式時,可能會感到不自在,甚至排斥去嘗試。這種過去的習慣造成現在不願意放開學習的心態,反而會侷限自己的學習多元性與成效(例如:嘗試從文意或已知常識判斷句意;進行批判性、邏輯思考的討論;主題式的課程;臨場互動式的練習,等等)。
2. 對學習有明確目標與進步期待
-
- 優勢:有清楚的學習目標與現實動機(例如:升遷、轉職、面試)能提升學習的主動性與持續性。你有多想要成功,就會多積極尋找相關資源、訂定進度(例如:有學生因為想增強會議或簡報英文,常常會主動跟我分享他發現的資源、主動詢問工作上遇到的英文問題,很多學生也會把工作內容帶來課堂討論)。這些都是高度目標導向學習的成果。
-
- 劣勢:不過,當期待值過高、設定目標過於理想化,學習上就容易變得過度「結果導向」。一旦短期內看不到自己想要的進步,就容易焦慮或自我懷疑,尤其是周遭還有其他人競爭、比較時。同時,這樣的學習者也可能只在乎自己認為「有用」的內容,排斥看似無關但其實對語言整體能力很重要的部分(例如:只願意學「商務會議或簡報英文」,卻抗拒發音、日常對話或基礎聽力練習)。這其實限制了自身的學習廣度與長遠成效。
3. 已有相關領域的專業背景
-
- 優勢:具有既有的專業知識能幫助你更快理解相關的英文內容,也能與自己的實際經驗做結合,提升學習的實用性與深度。(例如:外商科技公司的學生時常會接觸特定詞彙),久而久之,對相關詞彙的掌握也會更快,同時也更能實際練習並應用在職場上。
-
- 劣勢:但具有專業背景的學習者,其實也很容易將自己框限住,常常傾向只學與自己領域相關的內容,忽略語言的彈性與通用性。(例如:很多學生只願意學商業英文,認為商業英文才有學習的價值,同時會質疑其他生活、文化、語感相關的英文內容是否重要),導致他們面對非預期的溝通情境時,會不知所措。在我的經驗當中,這些學習者也較傾向於「輸入資訊式」的學習,而忽略英文學習其實更需要輸出、互動與表達。
我們要記得,語言的各個面向是彼此連動的。你以為自己不需要的能力,可能正是限制你進步的關鍵。而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步調都不同,真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這邊希望這些觀察與整理,能幫助你更認識自己。從今天起,你可以花一點時間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試著找出那些你「一直在用」卻不一定有效的方法,也試試那些「沒試過」或「以前不屑」的方式。千萬不要害怕去調整、重來或犯錯,因為學英文本來就不是一條直直通暢的路。
有什麼想法都歡迎回信給我,我們下封信件囉!
Cheers,
Winnie